主譯者序

 

 

就我個人而言,質性研究一直是門迷人的藝術,在此殿堂中眾聲喧嘩,力求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來探討看似固定,實則多變的「人」。從最基本的現象學,到詮釋學、俗民誌、批判理論、建構論等等不同的派典,都有其信徒,亦有其不可忽視的貢獻。其中敘事研究隨著建論取向的盛行,近來亦己嶄露頭角,國內人文科學的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多人採用敘事研究的觀點和方法,更不用說國外談論敘事研究的書籍與論文更是如汗牛充棟了。我之所以一頭鑽進敘事的懷抱係因其看待人的角度與想法,和我的見解相近。因此敘事研究對我來說不是一種理論,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我對人所秉持的見解的實際操作。不過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也曾苦惱到底該從何下手,因為質性研究的殿堂其優點就是論點彈性多變,但其缺點則是研究方法無一定之格式與步驟可遵循,甚至各人彈各調,對於理論之發展演進雖有助益,但對一個初入質性研究殿堂,妄想做個質性研究的我來說,難免手足無措。

後來在指導教授吳芝儀博士的書櫃中發現了Crossley所著之「Introducing narrative psychology」一書,如遇明燈。雖然和其他談敘事的書籍比起來,其內容並不豐厚,但是對於如何從事敘事心理學的研究,作者則是不遺餘力地將自己過去的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統整成明確、有系統的研究架構。從和「自我」有關的理論談起,到如何從事敘事研究來研究自我,再到從研究結果看特定研究參與者之自我,整本書皆提網挈領地引導敘事心理學的初學者認識敘事心理學與自我的關係,以及從事敘事研究的可行步驟。作者在書中亦整理了許多學者的觀點,並加以比較分析,以避免流於主觀。雖然後來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對作者提出之研究分析步驟,根據我的研究目的略作修正,但大體上作者的見解與建議對於我對犯行青少年之研究仍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其從文獻整理到確定研究分析目標和步驟、到強調研究者本身的省思和收穫,對於學習敘事研究,尤其是想研究「自我」議題的研究者而言,真的是個相當實用的好書,故不自量力與起翻譯此書的念頭。

直到動筆翻譯方知自己的狂妄,如何用優美的中文來表達高雅的英文成了翻譯的一大阻礙,橫亙在理解敘事理論的艱難之前,一度令我想放棄,後來在許多朋友、老師的支持下,再度組成翻譯團隊。找來對質性研究、敘事研究皆有鑽研的同學,共同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字句推敲上的困難仍令團隊成員大傷腦筋,進度也因而拖延得相當嚴重。所幸我們還是翻譯完畢了。在此真的要感謝萃婷、禧慧學姊、淑遙、欣志你們的大力相助,這本書沒有你們真的是翻譯不完。尤其要感謝欣志的體貼,他特別一一檢視作者在每一章節之後提供的「建議閱讀」清單,對於格式錯誤或出處不明者皆加以校對,務求使用此書的讀者能夠找到這些文獻,對敘事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謝謝吳芝儀老師在百忙之中撥冗校稿修潤,因為有老師的加油打氣,翻譯團隊才在能挫敗中振作起來再接再厲。

這是我們翻譯團隊的處女作,雖盡心翻譯,但疏漏謬誤仍在所難免,祈不吝指教。

                                            

 

                                                                                                                                                                   譯者 朱儀羚   敬上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