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從民國83年的鄧如雯殺夫案,一直到88年的家庭暴力防治法開始實施之後,台灣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這幾年來在內政部的規劃下,各個縣市也都各自發展出對於被害人的保護、對相對人的輔導、對專業人員的培訓,以及各項預防的宣導措施﹔而在學術界,也明顯看到在警政、司法、醫療、社工、諮商等領域陸續有關家暴防治的學術論著,這麼多人的參與可以讓這個防治網絡建構得更為完善,著實令人欣喜。
筆者在89年翻譯「家庭暴力者輔導手冊」(原著:Chang is the Third Path,由張老師出版社出版)乙書之後,即認為國內在家庭暴力加害人的處遇與治療方面需逐步從臨床經驗的累積中建立出本土的治療模式。因此自90年返台後,即與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的黃志中醫師共同接受高雄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委託,開始對於家庭暴力相對人進行團體治療與輔導工作,至今已有二年的時間。
我們所設計的團體治療方案是以「認知行為治療」與「現實治療」的理論與方法為基礎架構,採開放式的團體、分初階與進階二階段進行團體的治療。在這過程中,分別由林明傑老師負責初階(第一次至第九次團體)、黃志中醫師負責進階(第十次至第十八次團體)團體的設計與撰寫,並從這二年帶領團體的經驗與團體成員的回饋中不斷的修正與調整治療方案,而逐漸整理建構出目前之趨近於實際上可以操作的團體方案內容。我們也希望這個針對家庭暴力中婚姻暴力加害人的治療團體方案,可以作為許多在這個專業領域工作者的參考,並繼續在這個議題投入更多的努力,也期待大家能給予指教,互相砥礪。
由於筆者分別在教學、研究、臨床與醫療工作的繁忙,本書的出版拖延了
些時間,但在陳慧女老師的督促之下,我們還是很努力地將這本書給生出來了。之所以有本書的產生,首先要感謝高雄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所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將理論落實到實際的治療工作中,進而能整理出一套本土性的治療方案。防治中心的蔡素芬主任、劉惠嬰秘書、陳慧娟督導、葉玉傑督導、林宜峰社工師、楊淑如小姐在這過程中的協助甚是感激。而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的林慈玲主任秘書、張秀鴛組長、吳素霞組長長久以來所給予的支持與鼓勵,讓政策與實務層面的結合與落實更加的緊密,也為台灣的家暴防治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開啟。
最後,要感謝陳慧女老師所給予我們的提醒與意見,並協助本書的校閱工作,讓本書得以更加完整。也要非常謝謝濤石出版社願意協助本書的出版,讓知識可以綿延地傳遞下去。
林明傑、黃志中謹誌於2003.4.1